身為光榮公司的三國迷,其實從「三國志1代」起就一直玩到現在,直到最近的大作「三國志13」上市,才驚覺這系列已上市近30年,伴隨多少人在電腦前的廢寢忘食,也開啟不少人跟三國系列的不解之緣。雖說是「三國志」,其實是以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為腳本,很多人因為這遊戲,進而閱讀《三國演義》,甚至四史之一的《三國志》。

 

《三國演義》雖非正史,但在謀略及兵法的應用上極具價值,滿清努爾哈赤也靠它打下咱們漢人的天下(媽的實在是有夠諷刺)。再說你看市面上一堆針對三國演義故事中的分析跟商戰策略應用,以及電視劇集跟電影週邊故事,這玩意兒對華人圈的影響有多大,創造多少經濟跟文化價值。

喔要提醒平常沒在打電動的朋友,開發「三國志」及另一款大作「真三國無雙」系列的光榮公司,是家日本公司。

從遊戲裡發掘興趣,才是最棒的教育

打過「三國志」的玩家一定會對裡面的猛人如數家珍,就算你沒讀過三國,看到關羽、張飛、趙雲、呂布武力這麼猛,孔明憑什麼智力拿100,梟雄曹操怎麼像開外掛一樣每項能力都90以上,甚至還拿到95?就這麼些疑問,玩樂之餘總會一次又一次觸發內心的疑問,後來聽說有本書叫《三國演義》專門講這些人的故事,當然想知道這些人為什麼這麼屌啊,所以就會去找本書來翻翻。

上面這樣的過程,可能是很多人研讀三國的開始。當然光榮在開發這些遊戲時,絕不可能想到這層次,營利才是唯一目的,只是不小心因為這些遊戲,觸發了許多年輕人對三國的興趣,甚至進化到歷史、謀略,這些制式教育不敢也不會教的東西。

少掉三國遊戲系列,年輕人對三國的興趣應該很難從學生時期就被觸發,還記得國文課本裡《三國演義》裡的名篇〈空城計〉,單純依照學校老師的教法,以及後續考試的荼毒,會有人因為讀了它而去研究整個三國嗎?別鬧了。

三國2010

教化跟學術研究不能畫上等號

曾有朋友問我,為什麼讀中國古籍不直接讀原文,讀什麼南懷瑾、易中天、當年明月、袁騰飛,這些人並非專業學術路線,講的東西也禁不起學術界的考證,讀他們的書,不是有失本意嗎?理由無他,他們寫得有趣,讓人看得下去,叫我現在直接看原文,我恐怕也是要拼命查翻譯…

同樣道理,每次有朋友問我道家跟佛學的書該看那本,我都是推南懷瑾;問我歷史該看哪一本,我也絕不會推《史記》這種硬梆梆的東西,一定是推這些腐儒(我堅持用這詞)眼中不入流作者寫的「課外讀物」。「興趣」絕對是學習任何一門學問最重要的東西,如果老是堅持「正統」,很快這些中國的古老學問就沒人要碰,永遠就這群讀書人在玩來玩去而已。

所以囉,每次看到三國志新作上市,或是滿坑滿谷的三國手機遊戲,我都替咱們中華文化感到開心,至少在文化的傳播上,這些遊戲公司著實比學校老師更有感染力(雖然他們的目的仍是營利我承認),他們直接從日常生活去滲透人們的腦袋,一點一滴潛移默化人們的腦袋,比起教鞭、書本、考試,真正的教化影響得更為深遠,也讓更多不碰歷史的人能對歷史產生興趣。

如果羅貫中仍在世,應該會感到很安慰吧,呃,我指的不光是看到三國學如此興盛,至少光版稅及授權就賺翻了。

學校老師可能永遠都無法理解三國遊戲的威力。雖然我也認為最終仍該讀原文去追本溯源,甚至知道真正的歷史長什麼樣,那是有興趣之後的事,在這之前,一個教育者或文化傳播者該想的是怎麼讓人有興趣,而不是只會空喊「文化斷層」這種道德勸說的空話,甚至像個魯蛇似的感嘆現代人越來越不受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