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始終相信,教育的目的理當讓每個人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,雖然現今主流教育系統是根植於工業革命後的代工思維,務求每個人「只」擁有單一的專業技能,但我想也越來越多人發現,在這個屬於通才的時代裡,單一技能也無疑代表被淘汰的象徵。也因此,許多高喊翻轉教育的團體不斷大聲疾呼通才教育的重要性,一個能在各種知識領域下游走的變形蟲,當然比一個硬梆梆的死腦筋要具備更靈活的生存能力。

特別是,當這隻變形蟲能夠整合自己所學的一切知識,建構出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時,他將變得像具有抗藥性的突變病毒一樣,摧枯拉朽般的勝任每項工作,而且還永遠殺不死。

愛因斯坦有句名言:「所謂教育,就是當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後剩下的東西。」,我想他這句話並不是否定知識填充的重要,而是想強調我們必需內化一切知識,將其變成想甩也甩不掉的身體一部份。而任何一種知識體系的建構,都必須從資訊的採集開始,所以,咱們就來聊聊「讀書」這件事吧:


一、帶著問題意識讀書

當然,或許有些人會說,媽的讀書哪需要這麼麻煩,不就是個爽字嗎?無所為而為的讀書心態當然可以,單純沉浸在書中世界也的確是很好的娛樂,況且人生中的際遇還的確會因為這種單純娛樂的讀書態度,而有著積厚薄發的轉變。之後會再寫篇文章,聊聊讀書的廣度這件事,但既然是要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,我們就得在讀書的同時懷抱著問題,務求字裡行間尋求解答。

宋朝名相趙普只讀《論語》,每次遇到事情只回家讀書,第二天總能像哆啦A夢一樣,拿出法寶把事情搞定。這並不是說《論語》這本書就像百寶袋一樣有多屌多神,而是當我們有意識地抱著問題讀書時,可以將看似無關的字句,無中生有地連結到自己的問題上,將「獲得啟發」的潛能逼到極限。

意思是,就算是看《海賊王》、《七龍珠》、《灌籃高手》這些漫畫,也都能用這種讀書態度從中獲益——只要運氣好的話,滿是心靈雞湯的廢話書也能獲得好處。


二、思考作者的立場及時代背景

作者的立場跟時代背景是另一個要考量的因素。在讚嘆書中滿滿乾貨的同時,要思考一下作者其人是不是有特定政治背景、出書目的是為了謀利還是立言普及眾生、本身的立場又是什麼,這些都評估下去,可以在相同領域但不同流派的書中,互相參照比較其優劣,而不僅是聽一家之言,被牽著鼻子走,用更超然的角度去批判思考。

另一個需要注意的,就是作者在書中的價值觀還適不適合於現代。像這幾年一直很夯的孝順議題,經過時代更迭早已在許多人心中各自作不同的解讀:如果是賠掉自己人生的「愚孝」,還值不值得推崇,甚至當成人生教條?


三、論點的真實性與實用性

特別許多心靈雞湯類的成功學,總是喜歡強調「努力」的重要性博取掌聲,媽的明明很多自稱「白手起家」的企業家根本就是富二代啊,真要寫本成功學傳記,應該要把重點放在精子時期游泳的那一刻開始。

同樣的邏輯,許多歷史故事都得換套標準重新檢視。要知道,會在史書被記上一筆的,都不是正常的人事物,換言之,都是特例,而特例是不能當作常態來比照辦理的。「十年寒窗無人問,一舉成名天下知」,不代表人人都可以寒窗十年,不工作只為謀取一份公職。

但這並不是說要一竿子打翻整船的歷史故事,否定歷史的價值,而是在於人性的反思及遇事的抉擇模擬。我很喜歡台大呂世浩老師反覆提及的「掩卷靜思」的概念,雖說他指的是遇到類似事情的思考,但我們也可以在讀書時掩卷沉思問自己「這對我有什麼用?我能怎麼用它?」。

有了這三個步驟,你會發現讀書的方向變得很明確,甚至不需要像做讀書報告一樣,去拆解書本架構做所謂精讀。有些老學究會強調什麼紮實的讀書態度,一個字不懂不讀下一個字,這往往會顧此失彼,成為拘泥章句的腐儒。只需要抱著自己的問題,從「價值觀」跟「技術面」這兩個方向去拆解這本書,人人都可以從書本中,提取出屬於自己的乾貨,開啟建構知識體系的大門。